正字戏的社会环境
广东省汕尾市,即海陆丰区域,是正字戏传播较广的地区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海陆丰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
其中,当地的海陆丰民系是广东最主要的民系之一。由于海陆丰水上渔民是旧时疍民后裔,千百年的海上扬帆和忍辱负重,使他们养成了一种刻苦耐劳,自尊自强,勇于拼搏的个性;同时,海陆丰一带还流传着“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这句话,在“雷公神”扬善抑恶的精神指导下,海陆丰人养成了正直刚强、坚韧彪悍的民风;此外,由于当地人民也深信妈祖文化,将位于汕尾市区的凤山祖庙变成了海陆丰地区乃至粤东地区妈祖文化的重要活动中心,在潜移默化之下,便造就了海陆丰人民敬天悯人、传统保守的风气。由此可见,当地的民风虽然淳朴,却并不单一。当地多姿多彩的除了民风,还有语言。
海丰县,陆丰县,城区等,大部分地区通行的是“福佬话”(闽南语)(即所谓的河洛话、学佬话、福佬话,由于方言无法用普通字表达,接近而写造就三个名词的出现,其实代表的同一种语言)。而陆河县,海丰县与陆丰县的北部少部分地区,则有不小的部分讲的是深受“广府话”影响的“客家话”。还有少量讲白话的集中于汕尾港和马宫港,使用人口多数为深水渔民。其它还有“占米话”,“畲语”,“军话”等。
正是这种多文化,多语言混杂的社会环境,加上海陆丰僻处海隅,较少受外来影响,故正字戏仍然保持宋元南戏古老、质朴、优雅的艺术风貌,并在此地传播开来,一直传承发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