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戏的唱腔音乐

正字戏是南戏遗响,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珍稀剧种。在声腔上有正音曲(杂以青阳、四平的一种腔调)、昆腔、杂调和乱弹等诸腔。声腔是剧种的灵魂。正字戏的各种声腔均以中州语音官话(正音)唱念。

正字戏的音乐成分以其多样化而独树一帜。其中,以正字戏的正音曲和昆腔为主要腔调。在众多剧目中,正音曲和昆腔往往分别贯穿全剧,形成了主流戏剧音乐的特色声腔。有的剧目是以单一的正音曲出现,有的剧目是以单一的昆腔出现,也有时夹杂少量杂调。正音曲和昆腔在同一剧目中交替使用,更形成了特殊的音乐效果。而杂调和乱弹唱腔只限于某此提纲戏和某些表现剧中人物情绪转折时出现,表现风格各异。杂调和乱弹唱腔虽不是正字戏音乐的主流,但与正音曲和昆腔缀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体系,在相互衬托中得到和谐的共存。

正音曲包括弋阳腔、余姚腔、青阳腔、四平腔等四种腔调,正音曲唱腔音乐可分为“有工”、“绝工”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反线”(以表现情绪或剧情变化)、“活五”(表现情绪的哀怨、委婉、缠绵等)。“五”即是简谱的“2”,“活五”即表现在“2”的“活”上,“五”音介于“#2”与“2”之间,以及音阶“7”及“4”两音也相对变“活”。弦乐的“活五”演奏则以揉、滑、颤、压来表现乐曲的情感。歌声多以慢调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抒情咏唱,曲调多再现相思缠绵、哀怨悱恻,扣人心弦,以致“令人搅断肺肠,烦苦欲绝”(李渔《闲情偶寄》)。

正音曲的“有工调”与“绝工调”,属艺人延续的叫法,今则称为“轻六调”和“重六调”。

正音曲常用的调式有宫调式、微调式和羽调式三种。

正音曲板式分为“散板”、“慢板”、“二板”、“紧中板”、“三板”及“三板散”、“垛板”各类。组合较为自由,可以把不同的曲牌用于不同的板式连接。

正音曲又有“三公曲”(即属关公、国公、包公所唱的腔调)和“生旦曲”之分;前者古朴、豪放、苍劲,长于表现上了年纪和具有较高或很高身份的角色,后者清丽、委婉、缠绵,长于表现儿女情。这类正音曲历来是向无曲谱,只靠师承。昆腔高亢、悠扬,既长于表现政治、军事斗争,又可以用来表现儿女情。昆腔戏又有曲牌“连缀体”和“碎牌子”之分;曲牌“连缀体”又有“新水令套”(艺人谓“十三腔”)、“醉花阴套”(艺人谓“三报”)、“粉蝶儿套”(艺人谓“走三场”)和“点绛唇套”之分。

正字戏正音曲年代久远,艺人失传是难免的,现存曲牌有“新水令”“山坡羊”“哭板山坡羊”等100多首,还有部分有谱没有曲牌名的正音曲。

正字戏昆腔,是正字戏重要的声腔之一,艺人称之为“牌子腔”,有套曲结构和单曲结构两种,正字戏昆腔的形成以《刘希必金钗记》为例,它产生于宋元。

套曲结构,以南北曲四大套为基本唱腔,即“新水令”套、“醉花阴”套、“粉蝶儿”套和“点绛唇”套。其中“新水令”套尾双调,包括“十三腔”;“醉花阴”套属黄钟宫,包含“三报”;“粉蝶儿”套属中吕宫,“点绛唇”套属仙吕宫。

以上是完整的套曲曲牌,在使用这些套曲中,有时会一套中省略几支曲牌,或两套合套使用。

除四大套曲牌之外,还有一些单曲结构曲牌,艺人称“碎牌子”或“单牌子”。如“山坡羊”“古轮台”“锦缠道”“驻马听”等。

昆腔的板式有散板(引曲)、二板(过曲)和尾声,

昆腔起唱,传统习惯不先起前奏音乐,而是唱腔与音乐齐起,中间极少加插“过门”;少数中间有表演的,则由“七点”锣鼓介加以配合。

20世纪50年代以前,正字戏是全男班,生行用真嗓演唱,旦行用假嗓演唱,至于净行的嗓音,红面讲究宽厚、洪亮;乌面多用炸声。在发声上,各行当都讲究丹田运气,力求字正腔圆。艺人有去“曲唱意,昆唱气。”

昆腔的曲牌受古文辞体格的限制,变化比较少。各类曲牌依照音乐格律、格调,以及它们的调式和调高而分类编入各类套式和唱词,以便在运用中达到统一的音乐风格,从而使音乐结构更趋于严谨完整。

正字戏昆腔属曲牌体系和联缀曲牌休。它的音乐结构即以曲牌作为基本单位,将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构成一出戏或一折戏的音乐。曲牌联套结构有唱赚、诸宫调,在南戏中得到发展与提高并达到成熟的阶段,成为正字戏音乐的主要结构之一。曲牌,也叫牌子。是正字戏最具特色、最为传统的音乐。

正字戏昆腔种类各异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曲牌调性可分出用笛子伴奏的昆曲牌、用小唢呐伴奏的昆曲牌和用大唢呐伴奏的昆曲调三种。

杂调与乱弹在数量上相对比较少,杂调音乐包括小调、福建调和道士腔。杂调曲牌现存有“探亲调”“郴子”“花鼓调”“青铜宝剑”“锦上添花”等30多支。杂调剧目有《贵妃醉酒》《目连救母》《闹花灯》等。

杂调有吹管乐器伴奏和弦索乐器伴奏两种。吹管乐器伴奏多在提纲戏中使用,较少出现,弦索乐器伴奏在杂调剧目中则使用较多。杂调的句式比较灵活多变,句子可多可少,可长可短,也可以是上下句式完全一致。腔调多诙谐活泼生活,生活气息较浓,反映出它的多面性特色。

杂调音乐多以二板式组成,其中也有散板接二板的组合。三板式和垛板极少出现,这也是杂调音乐的结构特点。而调式却较为丰富,有乙字调式、工字调式、六字调式、尺字调式、凡字调式、五字调式。各调式分别与人物的情绪、剧情的发展和剧目的主题色彩相互事例,使各宫调协调统一。

乱弹音乐属于梆子二簧系统声腔。曲调分正线、西皮和二簧。其中正线曲调婉转流畅、舒缓厚实,又分为二番与梆子二类。

乱弹腔调多以一宫到底,正线调剧目、二簧调剧目与西皮调剧目分别各自使用正线调、二簧调与西皮调等调式,互不掺杂,偶有个别混搭使用合腔,也属个例。常用腔调为上字调式、工字调式、乙字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