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戏的表演概述

正字戏的表演,传承了宋元南戏的遗存,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不断的分化和补充,逐步形成了既充满写意也体现写实的模拟和程序化相互统一的表演体系。并且在表演程式上,粗细相兼,雅俗共存,保持着宋元南戏古老、敦朴的演出风貌。其中,武戏粗犷、雄浑、气派宏大的表演风格,以及文戏质朴、细腻、优雅,且有载歌载舞的表演程式,都透露着正字戏深厚的表演蕴涵。

当我们去深入了解正字戏的表演体系,不难发现它的各种行当及分工,皆是根据南戏的角色类型结构沿化而逐渐增创而成,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发展,最终形成正字戏表演体系新的构成十二行当,即为:红面(净)、乌面(净)、白面(净)、正生(老生)、武生、白扇(文生)、正旦(青衣)、花旦、帅主、公、婆、丑。自此,正字戏已经形成了行当齐全、分工具体的程式。

此外,正字戏有文戏(生旦戏)、武戏(三公戏)两种,注重唱念,有“千斤白,四两唱”之谚。除了唱念,也会很注重艺人的眼神,就像俗话说“做戏要目神好”,指的就是眼神达到会说话之造诣,同时还配合手法、身段、步法、面部肌肉表情及扇子等道具来表达人物情感,拓展戏剧情绪的上扬。

其中,手法分剑手、兰花手、鹰爪手、“开山”手、绞手、摊手、摆手、分离手、合欢手、单指手、双指手、挣扎手、云手、抖手、理须手、翻手、推手、拉手、遮雨手、遮羞手、哭介手、整袖手、整领手、束带手、整冠手、拱手、摇摆手、按手、旋花手、抱拳手、推却手、夸耀手、鄙夷手、关门手、开门手等。

步法有慢步、中步、快步、蹑步、垫步、跨步、跳步、滑步(跌步)、侧步、趋步、云步、碎步、弓箭步、採步、八字步、夫人步、上轿步、上马步、下马步、入门步、抬腿步、鹌鹑步、踢腿步、蹉步、矮脚步、绊步、亮脚底步等。 面部肌肉功则包括眉头颤动、两颊颤动、额门颤动、嘴巴颤动、全脸颤动,还有微颤、剧颤之分。 多用以表现人物特征、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体现情绪的一种技法。

扇子则分将帅扇、谋士扇、军师扇、书生扇、花旦扇、花公子扇、王婆扇、丑角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