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戏的表演概述

西秦戏,是明末西秦腔(即琴腔、甘肃调)流入海(陆)丰后,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遂逐渐游离于本腔(西秦腔)而自立门户形成的特色戏剧种类。

西秦戏的行当,分五行十柱。“五行”实际是演员和乐队人员的五种分类,包括净、生行、丑行(打面行)、旦行(打头行)、音乐行(后场行)、旗军行。“十柱”指的是演员的十种脚色:丑、婆、红面、乌面、正旦、花旦、蓝衫、老生、武生、公末十大行当。

西秦戏表演特点总体上是粗犷豪放,雄浑激昂。武戏中,演员主要借助于靠旗、拉山、点工、打斗等各种排场表现,在打击乐和吹奏乐的配合下取得戏剧效果;文戏的演员则主要借助扇子功、须工、水发功、水袖功等,配合管弦乐表现剧情。

其中,武戏讲究排场,首先由旗军头确定是“三场做”还是“五场做”等,鼓头师傅根据剧情需要,分别采用固有的各种场口,如登高台、升帐、点将、布阵、操练、出战、厮杀、误杀、劫营、围困、班师、水战、挡马、行兵、摆四门、饮宴、棋盘登,用鼓介暗示乐队和演员做好准备。

尽管西秦戏的行当与文武场都有着自己的风格,但是其基本的身段表演却与其他剧种基本相同。如各个行当的拉山一般概括为“净拉山过肩、生拉山齐眉、旦拉山对脐、丑拉山散来”四句口诀。

可见,各种戏剧文化之间既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魅力,又有着相互之间的联系。正因如此,中国的戏曲才能不断互相学习,才会如此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