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戏的社会环境

白字戏俗称白字仔,用海丰“福佬话”演唱,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州和福建漳州、泉州一带。随福建移民进入海陆丰扎根后,吸收渔歌、潮剧音乐等本地艺术形式,改用当地方言演唱念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海陆丰民系的来源多元化,有福佬、客家和疍民三大民系,此外,还有畲族及操“粘米话”、“军话”、“白话”的族群,军话和粘米话只在海陆丰的少数村落使用,其语言混杂了粤语、福佬话、客家话和北方官话。海陆丰方言占绝大多数的还是福佬话,其次是少部分的客家话。

海陆丰人对“雷公神”亲近、崇拜、畏惧。在他们的心目中“雷公神”是宣扬善德,除弃恶行的扬善抑恶的神,是正气正义的。“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的俗语响彻华夏的山山水水。海陆丰近代史上以天下为己任的标志性人物陈炯明、彭湃正是在这种忠肝义胆,豪侠尚义的民情民风下孕育而出。

在“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引领下,20世纪海陆丰农民革命运动以其彻底的革命性取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的第一个胜利;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第一面工农武装红旗、第一个红场、第一个红宫等多项第一诞生;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组织纪律性在当时所有农民运动中最令人称道。这和迁徙文化中的冒险精神、开拓精神及海陆丰的海洋文化不无关系,也成为后来海陆丰人豪迈、义气、外向的性格特点的重要源头。

妈祖被海边人尤其是渔民奉为保护神。海陆丰人对妈祖的精神敬仰,融化为汕尾人身上的一种重要特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不屈精神。

海陆丰习俗祭祀之风甚炽。旧时的演戏活动,多围绕着祭祀活动举行。祭祀对象大抵两个方面:一是姓氏宗族祖先;一是村社的社神(俗称“地头神”)以及其它各类神明。海陆丰人文有其特点,历来是“聚族而居”,因而宗祠和神庙(俗称“老爷宫”)星罗棋布,大异他州,祭祀活动也很有组织。宋元以前每逢祭祀须“奏音声、以谢神贶”,大概到了明代以后,这种“奏音声”便多被戏曲所代替。

海陆丰处于福佬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港澳文化的交会区域,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既具备中原、越瓯、广府和西北文化特色,又独具一格的多元海陆文化。现保存大量有浓烈地方色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全市民间艺术资源有5大类69项。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成为汕尾民间的重要生活、娱乐及交往方式,也成为滋养汕尾人文精神的重要元素。

海陆丰的文化是以包容、交流合作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白字戏就在这种开放兼容的人文环境中发展、传播,成为独具魅力的古老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