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戏的价值
白字戏是一个多源流、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由闽南传来并深深扎根在海陆丰民间。从戏曲文学到音乐唱腔、表演艺术,均保留着闽南粤东地方传统戏曲的早期特点和丰厚的积存,白字戏有的传统剧目如《刘文龙》连、《陈三》连、《王金真》连等与南戏的相关戏目、曲目都是一脉相承的,与流行于粤东闽南以及台湾的正字戏和潮剧更有着直接的血脉关系,处于两者承传转变的过渡状态。目前,正字戏和潮剧已经失传的剧目,在白字戏中还可找到;正字戏和潮剧只存留折子戏的,白字戏则全本保存。
除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白字戏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可以说是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白字戏至今还保存我国戏曲发展前期的几个重要阶段原生态,包括:萌芽时期的“戏弄”以及唐代的“二四谱”;民间小戏时期的“竹马戏”(老白字戏);宋元时期的南戏“七子班”;明代“以土音唱南北曲”的高腔传奇戏曲地方化等等,这些都是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
此外,白字戏还具有民俗学研究的特殊价值。因为它是海陆丰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它的演出与当地的宗教信仰及祭礼活动相结合,直接影响海陆丰人民的信仰生活、心理习俗、价值取向。当地人对于“土生土长”的白字戏,是倍感亲切,是非其他艺术可比的,剧情内的生活习俗多为他们的模仿、借鉴。特别这里原住居民,疍家、畲族、“流渔”,他们把白字戏看作自己的“家班”,亲切之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海陆丰地区的农民利用农闲时间组成“农民班社”,戏班在经济运转、劳动就业、文娱教诲上都能体现海陆丰地区的社会状况和特点,保持“原生态”的白字戏,对于今天的社会、文化、经济、民俗的研究,都有着重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