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戏的服装
戏曲服装在中国戏曲中俗称“行头”,用以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并显示剧中特定的时代、生活习俗和规定情境等。传统戏曲服饰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辉煌灿烂、绚丽多采,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虽然因剧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流派与演变,但它们始终都有一个一脉相传的内核,那就是表现人物。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的特点之一就是套式化。上至皇帝,下至奴婢仆役、囚徒乞丐,各色人等,都有与角色身份、地位、职业、场合乃至性格相配的专门服饰套式。传统戏曲服饰的图案纹样具有特定的程式与寓意,在特有的面料材质及刺绣基础上,配合一定的色彩搭配,充分表现于蟒、帔、靠、褶、衣、盔、鞋等服饰中。特定的服饰能将人物形象和戏曲内容诠释得淋漓尽致,显示了戏曲服饰所独有的艺术概括力。传统戏曲服饰中的纹样一方面起到美观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地位和贫富贵贱的明显区别,戏曲服饰中的图案纹样同样继承了这一特点。戏曲服饰的纹样有一定的夸张和写意功能,是与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特点紧密相连的,这对美化戏曲人物、衬托故事情节和抒情表意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白字戏服装基本上按照几百年形成的衣箱制,即包括戏服、头盔、发式、须髯等戏装在内的戏班全套设备按次序分装于若干个戏箱里,戏箱多少视戏班的规模与级别而从五六个到十几个不等。所有服装以明代服饰为基础,渗入其他朝代的服饰式样,分为蟒袍、铠甲、五彩裙、项衫等三十多种,以色彩、纹彩、质料的不同,以及穿戴搭配的变化,组成一百多套常用服饰,分别男老少、富贵贫贱、夷汉、文武等不同角色人众。
头盔有虎头盔、帅盔、霸王盔、头包等。戏衣有蟒、袍、裙甲、甲、项、帔、衫裙等,除蟒、袍、甲外,其他戏衣色彩简单,不绣图案。刀枪把子有七星刀、双锏、单鞭、双头枪、弓箭、方天戟、白银枪、斧头、虎头枪、蝶头枪、单剑、双剑、大板刀、虎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