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戏的舞台美术概述

白字戏的舞台美术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早期是在乡村士台、神庙戏台或庭园戏台演戏,舞台装置很简单,服装多用布制,人物造型简朴,以桨代船,以鞭当马,围布作城等象征性砌末,也和许多兄弟剧种一样保持着它的古老形态。舞台美术随着演出内容(剧目)、演出条件(舞台)的变化而变化,物质条件逐渐好转也促进了舞台装置形式的变革而更具地方特色。

化妆是舞台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舞台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角色创造过程中显示其特征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也是化妆艺术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演员为适应剧中人物所要求的外貌特征,采用各种化妆技术手段(包括油彩、毛发、塑形材料、粘贴物等的应用),以达到可以使演员相应改变其面貌的能力;为了适应表演的程式化需要,逐渐形成了按行当来反映人物性格的外貌特征,主要有生、旦、净、丑数行。每个行当也按各自的特点规定了程式化的妆面,特别是净角的脸谱更是变化无穷,多种多样,而且极度夸张。这种独特的塑造人物的手法随剧目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形成了一种鲜明的传统技法。在传统的戏曲演出中,不同的舞台艺术形象,有其不同的脸谱,而不同的脸谱显露不同的人物个性。白脸的曹操给人以奸诈表象,红脸的关公给人以英雄色彩,这首先要归功于化妆的效果。人物的化妆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作为视觉艺术,它有语言难以表达的艺术效果。同时,它又是个性化和典型化的。

白字戏的砌末多系竹、皮、布、纸制成。竹为杆,缝上牛皮,作枪刀把子;竹扎骨架,罩上布作布马;竹扎纸糊,作大船、小船。还有古老的“头套”和假面具,常用的有“三头”、“四壳”。三头即“虎头”、“驴头”、“鸟头”;“四壳”即雷公壳、魁星壳、土地爷壳、福壳。“头套”也是竹扎布罩而成,假面具则是在泥做的模型上,糊刷多层藤纸,晒干后脱出来的厚纸壳。舞台陈设简单,只有一桌两椅,中挂一幅大竹帘,沿习明清间的草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