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戏的表演概述

传统花朝戏的脚色行当有生、旦、丑,丑角白鼻梁描“半”字图案。其服饰简朴,以衫裙、衫裤、背心褂为主,腰扎彩带或围裙,同时配以扇子、手帕、凉帽等常用的道具。

花朝戏中所表演的动作都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上山、涉水、纺线、绣花、撑船、摆渡等,均从日常劳作模仿提炼而来,朴实优美,富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花朝戏还得到流行本地的民间艺术滋养,从春牛、纸马、花船等民间歌舞中吸收融化了大量舞蹈动作,从而形成了表演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轻松活泼,载歌载舞。丑行的扇花、旦行的手帕花生动优美,砻勾脚、穿心手别具一格。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清除了迷信、色情的表演,净化了舞台,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得到继承发扬。

随后,花朝戏还建立了导演制度,是当时的一大进步。从此,剧目生产中各个艺术门类有了一个中心,使剧本主题思想更加开拓,人物形象的塑造,舞台美术、音乐伴奏衬托等都有明显提高。随着剧目题材的扩大,表演内容的丰富,脚色行当有了比较细致的分工,逐步出现了穷生、书生、老生、青衣、花旦、小旦、文丑、杂丑等行当的雏形,使得演员在平时的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中,有了自己的主攻方向。

此外,花朝戏人员还不断从别的大戏剧种中吸收新技艺、新程式,用于提升花朝戏表演的艺术性。特别是象水袖功、架子功的引进运用,更是使花朝戏表演艺术有了一次大飞跃。

在花朝戏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花朝戏的舞台艺术更加丰富多彩了。